肥料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是粮食增产的重要保证,作为来自肥料行业的人大代表,我既感到骄傲又深感责任重大。
在此次人大会上,除了要向社会宣传科学用肥、提倡“三农”服务外,我觉得更有必要呼吁大家关注下土壤质量安全的问题,尤其是近年的土壤酸化问题。
作为肥料行业的代表,全国人大代表、万某此次上会除了普及科学用肥这一本职工作外,他更迫切呼吁的是有关“重视土壤酸化,从源头保证耕地质量和食品安全”这一沉重话题。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在《科学》上发表的“中国主要农田土壤显著酸化”让万某印象深刻,也深有感触。该文章指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主要农田土壤pH值平均下降了约0.5个单位,这相当于土壤酸量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2.2倍,经济作物体系土壤酸化现象尤为严重。
“土壤酸化就像慢性病,是渐进式的,一旦发觉,实已‘病入膏肓’。”万某表示,我国耕地总面积18.26亿亩,其中中低产田13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
统计数据显示,近30年来,由于酸雨、施肥不合理、耕种不科学等原因,我国土壤酸化严重,全国40%的耕地土壤pH值处于6.5以下(7.3亿亩),12.4%的土壤pH值处于5.5以下(2.26亿亩),1.3%的土壤pH值处于4.5以下(2285万亩)。南方、东北以及东部地区耕地土壤酸化加剧,且酸化面积有逐渐增大、酸化程度有进一步加深的趋势。
“我们学农的都知道,土壤酸化后会导致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引起土壤理化性质改变,作物根系生长的条件变差,严重影响了耕地质量提升和粮食稳产高产,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万某感叹。
他进一步分析说,土壤酸化的危害是好几个层面的,首先是盐基离子的大量淋失。当土壤pH值下降时土壤中正电荷增加,对钙、镁、钾等养分离子的吸附量显著减少,土壤养分容易随水淋失,造成土壤养分贫瘠。
“当铝在土壤中的积累到一定程度溶出时,会导致作物中毒甚至死亡。土壤酸化还会‘催化’锰、铬、镉等有害重金属元素的溶解度,从而影响作物生长和农产品品质。从长期来看,土壤酸化后,嗜酸性细菌增加,有益微生物减少,土壤中的养分循环改变和食物链断裂,导致土壤生态功能变差,作物生长受到抑制。”万某表示。
在万某看来,国内土壤酸化加剧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国农业生产采用高投入高产出的方式,酸雨和过量的氮肥投入,加速了酸化进程。而这一过程中,国家及各地农业部门缺乏重视,监管、立法和政策扶持工作滞后。
“要真正改变国内土壤酸化问题需要群策群力,首先是要从法律上规范,加大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投入。”万某进一步表示,酸化土壤改良周期长、见效慢,建议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开展酸化土壤改良工作。
他建议有关部门通过制定酸化耕地土壤改良技术规范和评价体系,指导各地开展酸化土壤改良,评价改良效果,同时要加强对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酸性土壤改良剂生产企业的扶持。
“溉茂”是韩国原装进口的矿物肥料,采用世界领先工艺生产,不含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是绿色环保的安全肥料;其独有的碱式性能,能够中和耕层土壤SO42-、PO43-、NO3-、Cl-等酸根离子,能有效改良酸性化土壤,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消灭土壤病害微生物;运用独创的矿物醇化技术协助释放被土壤固定的养分,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本品特别适合应用于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