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起,中国多地出现旱情,山东省、辽宁省、河北省等多地干旱严重。多地2014年主汛期平均降水量为1956年以来主汛期降水最少的一年。预计今年汛期(7-8月)多地降水量总体偏少1-2成,今年夏季发生气象干旱的可能性很大。多地水库低于死水位。
据山东电视台报导:2015年6月27日 山东旱情持续 274座水库干涸157条河道断流干死的河蚌在山东省昌乐县马宋水库随处可见。该水库于2015年7月干库,这是自1959年建库以来首次“水尽库干”。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山东旱情持续。记者从山东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了解到,截至目前,山东省已有157条河道断流,274座水库干涸, 农作物受旱面积达254.447万亩。旱情已对局地城市供水、农业生产和生态造成影响。
7月以来,辽宁省多地无有效降水,气温持续偏高,导致土壤失墒快速,全省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7月9日,阜新市组织阜蒙县、彰武县气象局对全市各乡镇土壤墒情进行了观测。结果显示:全市10~20厘米平均土壤墒情为9.7%,其中一半乡镇达到中到重度干旱。高温干旱严重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农作物生长和完成发育过程中,根据作物种类和品种的不同,要求的温度和水分范围也不同。对温度而言,这种温度范围有生命温度范围、生长温度范围和发育温度范围。每一种温度范围又分成最适温度、下限温度和上限温度。当温度上升到一定值,作物将停止生长以至死亡时的界限温度就称为上限温度。如水稻发芽时,可忍受40-42℃的高温,但超过45℃时,谷芽会被高温烧死,俗称为“烧包”;晚移栽时田间水温持续4-5天达45℃以上,秧苗就会被高温“煮”死。如禾谷类作物的孕穗期,对水分最为敏感,此时缺水将造成大幅度减产。
高温干旱灾害已出现时采取的应急减灾措施:(1)旱地作物进行中耕松土、覆盖地面,达到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土壤蒸发的目的。(2)水田做到节水灌溉。根据发育期对水分的要求,适时适量灌溉。(3)在日最高气温(14时前)出现前,对农作物冠层进行喷灌,以提高冠层空气相对湿度,降低温度,达到改善作物田间小气候的目的。(4)抓住一切有利天气,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为保证农业丰收海拓(北京)矿肥7月份以来先向山东、河北、辽宁等地捐赠抽水泵128台,为保证中国农业丰收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