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酸化 补钙镁 养好根 结好果
  • 400-088-9116
  • 010-51501888
    • banner4
    • banner
      土壤是根本——对人类健康的反思与出路(下)
      来源:海拓矿肥 浏览:4205次 发布时间:2017-03-28

      国内农业现代化--科学化、艺术化


      国父孙中山先生曾说过中国要「迎头赶上」。中国的科技起步比西方晚,比西方落后是不容讳言的。要是老跟在别人后面走,恐怕很难追上,更难超越他们了。要是能将他们走错路的经验做前车之鉴,不再跟着别人走弯路,而能看清路线,直线前进,不但可赶上,还能超越,这就是迎头赶上。农业发展,就是一个好例子。


      美国目前农业生产方式的主流,仍旧是「化学式」及「工厂化」的,一般被称为Chemical或Conventional农业,由于这一方式的生产,引起了上述各项问题。为了保持农业永久性,维护人类的健康,今天在美国,已有人在研究实行各种不同生产方式。


      从名称上来看,除了引用最多的「有机农业」一词之外,兹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尚有下列几种:Alternative、Bio-dynamic、Biological、 Ecological、Low-input、Natural、Permaculture、Regenernative、Sustainable。今年一月间出版的一份农业杂志报导说:Little氏即将出版一本有关Conservation Tillage的书,作者将美国的农业发展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在三十年代之前,算是老式的生产方式;


      第二期是三十年代后到现在的化学式的农业;


      第三期是现在正开始的以Conservation tillage为主,采用前述非化学性的各种生产方式的一部份。


      Little氏的看法,当然不能代表全美国农业界的意见,但至少让我们看到美国化学式农业已在改变方向了。我还得重复讲一句:美国现代化的农业是经过多年的考验,才慢慢走向找寻新的出路。


      也许有人会问:美国的科学不是很发达吗?他们能够登陆月球,为什么他们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还会发生问题?还要另找方向?这一问题的答案,相当复杂。我只能就这几年摸索的一点结果,提供尚未成熟的一些看法,供有心人士参考。更希望大家互相切磋讨论,这也是一个关系我们自己与子孙后代的重要问题。


      近代科学发展的主流在物质科学,对于物质现象的了解及应用,可说已到达相当高的程度,登陆月球,就是一个例子。但是科学家对生命科学的了解还很有限,因此生物科学的发展远不及物质科学。有人说二十一世纪科学的主流将是生物科学,因为科学家所追求的就是人类还不了解的知识。


      尽管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已能制造形形色色令人眼花撩乱的新奇产品,但是还无法完全用人工制造出一株小草。所谓试管植物与试管婴儿,还得从细胞开始,这是生物科学的范畴,而目前科学家对生物科学的知识有限。


      一位农业杂志主编在编辑土壤学家Albrecht的文集时,追忆他生前一再提到法国Voisin在他的《土壤植物与癌》一书(一九五九出版,已译成五国文字)中的一张图,显示了生物科学知识是如何的贫乏。我现在根据该书的英译本,绘印如下:


      「My philosophy of biological science-compare with the works of the British pioneer of soil science, 」 Sir John Russell, speaking in London in 1958: 「While we have learnt a lot in the last fifty year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we have learnt is that the part of nature that we do not know is infinitely greater than the little bit of it that we think we do.」


      「我的生物科学哲学观--有如英国土壤先驱科学家罗素爵士一九五八年在伦敦所说:过去五十年中我们曾学到许多东西,最重要的是,获知我们对大自然还不知道的部份,较之我们以为已知道的一点点而言,是无比广大的。」


      上图说明中提到的Russell爵士,学土壤的朋友们大都知道他的大名。科学愈进步,发现对生物科学的知识实在有限。农业生产的基础在生物科学,因此,农业研究从科学立场来看,在基本上就受了限制。


      农业研究不但在基本上受了限制,大多数的农业研究者在观念上也受了物质科学训练的影响,而以物质科学(严格说来应该是古典的物质科学)的观念来从事农业研究。这里只能做简短的说明。古典的物理学,到了牛顿可说是集其大成。


      由于牛顿的伟大在于科学上的思想(简单说来,整个宇宙就是一部大机器),这不但笼罩了物理学和其它的科学,甚至社会科学的思想概念,都跳不出他的掌心,生物科学也不例外。一直到近代物理学在研究原子核的构造时,因应用牛顿的力学碰壁之后,才慢慢建立了一套近代物理学的理论,而其它的科学也开始跳出牛顿的掌心。


      好些学者都在摸索其它的途径,也提出了不少新的假说或理论,但本文无法一一介绍。其实一般人忘了牛顿自己说的话,他说面对着知识的汪洋大海,他不过是一个小孩子在海滩上捡到了几颗美丽的小石子而已。这不正是前面Voisin的图吗?


      由于受牛顿机械宇宙观的影响,一切事物都被当做机器来处理。机器是由许多零件组成,零件组合起来就是一部机器,也就是说,一件事物的全体等于各部分相加的总合。因此,一般受科学训练的人长于分析(Analysis)而短于综合(Synthesis),进而影响整个社会器重「专才」而漠视「通才」。Carrel氏在他的名著《Man, the Unknown》书中对这一观念有所批评,兹录其原文如下:


      「So far, scientific workers devoting themselves, within a minute field, to prolonged study of a generally insignificant detail, have always been the most favored. An original piece of work, without any real importance, is considered of greater value than a thorough knowledge of an entire science. Presidents of universities and their advisers do not realize that synthetic minds are as indispensable as analytic ones. If the superiority of this kind of intellect were recognized, and its development encouraged, specialists would cease to be dangerous. For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arts in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whole could then be correctly estimated. 」


      「至今,科学工作者仅致力于他们所喜好的极小范围内,贡献一些平凡而琐碎的研究。他们从事一些说来并无具体重要性,却认为比全部科学智识更有价值的卓越工作。大学校长及其顾问们,并没有体会到综合性智能和分析法智能之间的不可或缺,如果这种智能的优势能被确认,则对科学的发展将有所鼓励,而专家们亦不致造成危害,如此一来,组成成分在整体组织中的重要性,方能正确予以评估。」


      由于近代物理学领先,其它科学跟进,逐渐跳出牛顿的机械观念,慢慢建立了有机体的宇宙观念。两者最大不同点就是部份(Part)相加,并不等于全体(Whole)。因此,至少综合与分析同等的重要。由于牛顿的影响深远,现在还有好些人仍是跳不出他的范围。


      Carrel氏在一九三五年说的上面一段话,到今天还没有多少改进。农产品----「植物及动物」固然是生物体,农业的基础----「土壤」也是有生命的有机体,整个农业生产应该属于有机体观念的范畴。然而一般从事农业研究工作者,大多仍受物质科学训练的影响,而为机械观念所左右。我不禁又要再引用Carrel书中的一段原文:


      「Mathematics, physics, and chemistry are indispensable but not basic sciences in the researches concerning living organisms. They are as indispensable as, but not more basic than, speaking and writing are, for instance, to a historian. They are not capable of constructing the concepts specific to the human being ....... The biological workers of tomorrow must realize that their goal is the living organism and not merely artificially isolated systems or models. 」


      「数学、物理、和化学对研究有生命的有机体而言,虽都是不可或缺的科学,但并非基本科学。此等科学之不可或缺,有如对历史学家而言,最多也不致超越语言或文字而已。此等科学不能建造特定适用于人类的观念。……未来的生物科学家,必须体认其努力的目标为有生命的有机体,而不仅是人为的分离体系或模式。」


      将上文中的有机体改为农业,生物科学家改为农业科学家,Carrel的话不就像是针对农业说的一样吗?


      科学对农业发展在很多方面确有贡献,这是不容置疑的。我想说明的是:由于生物科学----农业科学的根基还不稳固,再加上一般农业研究者受物质科学的影响太深(包括我自己在内),农业的生产不能「完全」依赖科学。


      这几年来,我看到美国化学农业发展的后果,假如(我说的是「假如」)认为那是科学化的结果的话,使我想到古人说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在农业上,我不禁要说「尽信「科学」,不如无「科学」了。


      农业生产涉及的因素很广,又不能全部依赖科学,像工业那样用许多方程序来计算。因此,农业生产者要将有关生产因素做最适当的和谐配合,发挥最优异的效果。


      所以土壤学者Kellogg说过:农业管理是一门艺术学;Albrecht氏的著作中也提到,由于科学对农业的贡献,大家忘记了农业也是一种艺术。


      有美国近代爱默生(Emerson)之称的Berry(他业农、教书、出版过诗集,有些像陶渊明),在他的著作中更明显的说出「杰出的农民就是艺术家」,他更说过造就一位太空飞行员比造就一位好的农民要快得多。应用造就太空飞行员的方式,也可以造就良好的士兵和工厂技术员等。但那些训练方式,却无法造就好的农民或好的艺术家。


      四○年代的一位名记者Bromfield,后来务农,他根据务农的经验,曾写过好几本书。他在著作中指出农民需要的知识范畴,比其它职业都要广泛。因一位优秀的农民必须知道如何将广泛的知识巧妙的配合应用,这不是艺术化的工作吗?


      事实上,西洋早期的科学与艺术是不分家的。举例来说:被视为法国国宝之一的名画「Mona Lisa的微笑」(蒙娜丽莎的微笑),其作者Da Vinci(达文西,一四五二~一五一九)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以后由于科学的发展,才同艺术家分家。


      历史的发展,似乎像古人所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近代的科学与艺术,又有合流的征象了。这可用一两个例子来说明:如美国高中物理学教科书里,有了荷兰大画家Van Gogh(梵谷,一八五三~一八九○)的画;而一九八二年也出版了一位物理学家与一位心理学者合写的一本书,名为《Einstein's Space and Van Gogh's Sky》。


      因此,我认为国内的农业现代化要走向科学化,同时也走艺术化的道路。用简单的话语来表示,也许可以叫做「科艺化」。


      农业如何艺术化呢?这有待农业研究者与生产者的合作。研究工作本身也是一种艺术性的工作(我想,曾经从事研究工作有年的人,大概会同意我这种看法)。


      由于环境及背景关系,一般研究人员大都对某一问题的认识,比一般从事生产者要深入。但是一旦要将实验室或田间试验研究的结果进入实际生产应用时,问题就复杂了。这有待当地生产者的抉择与配合,这一高度艺术化的工作,就不是一般研究人员所能胜任的了。这不但要有广泛的知识,还要有多年的经验。


      我们祖先积留下来的多年经验,可说是宝藏。因为经验得靠时间的累积,而时间不是任何东西可以替代的。说来惭愧,我还是读了King 氏的《Farmers of Forty Centuries》才知道我们祖先留下了许多宝藏。King氏的这本书是一九一一出版的,早已绝版,幸而后来复印流通了。


      Berry对这本书很推崇,他说这本书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大概指对美国人而言,不知国人对此言有何感想?)。最近德国人翻译成德文出版,此书的价值可说是历久不衰。King对中国农业观察的深入,实在令人敬佩。想想我自己以前对中国传统农业的看法,真像佛经里一则寓言—穷子怀宝而不自知。


      农业生产进入现代化后,其所涉及的因素,远比我们祖先时代复杂。最理想的条件是研究者与生产者合而为一,这在事实上当然不可能。因此,只有两方面切实合作,而不是那一方面指导另一方面。


      因为一方面是长于见树、短于见林;另一方面刚好相反。在我看来,一个是跛子,一个是瞎子,今天只有在以瞎子背跛子的精神来合作,才能走上农业生产的康庄大道。


      建议


      以上谈了我还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些看法,只是提供国内有关人士做参考而已。我已说过,我还是瞎子,于今摸到的不知是象腿还是象尾?怎敢提建议?对于问题的本身,虽然不敢有所建议,但对于国内农业现代化有关联的事,我却忍不住要提一些建议:


      第一,希望从国内出来的农业界人士,无论是考察或学习,不要仅只限于国外的大学及政府的农业机构(这当然是必须的),也应该去参观访问一些「非官方」的机构及其学者专家们。


      据我所知,这些人中有些也曾任教授,做过多年研究工作,只因后来在学术上的思想改变了,不容于所谓「正统派」的学术环境,或自动、或被迫离职而另谋发展。他们都怀抱理想,有其独到的见地。另外还有多年实际从事其它非化学性农业生产方式的农场,及其生产者。


      农业的知识,不能局限于书本、实验室、或实验农场里,因此如邀请前来国内讲学或参加讨论会的,也不必只限于大学教授及研究员(当然是需要的),前述的人士,也应包括在邀请之列。同样的,国内的图书馆也应该收集学院式文献以外的资料、书籍与杂志。


      我所要强调的,就是今天西方的化学式农业,已遭遇到困难,因此才有各种各式的农业生产方法出现。从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农药、巨型农机耕作,到最自然的Fukuoka自然农业,不施肥料,不用耕作。


      从所依据的知识领域来说,由近代科学到古代的老庄无为哲学,真可说是「百家争鸣」。Fukuoka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竟将老庄哲学应用到他的自然农业生产,可以说是创举。


      反观国内的农业,正在跟着先进国家走向现代化,目前正是一个最好的时机,整理传统农业的经验,采取各式农业生产方法之长,千万不可只看到某一方法一时的庞大生产力,未深入研究就贸然跟进,而影响立国的根基,别忘记「农为邦本」的古训。让我在此再引用学者Victor的一段话:


      「The state is like a tree. The roots are agriculture, the trunk is the population, the branches are industry, the leaves are commerce and the arts; it is from the roots that the tree draws the nourishing sap...and it is to the roots that a remedy must be applied if the tree is not to perish. 」


      「一个国家,好比一棵树。树根是农业,树干是人口,树枝是工业,树叶是商业和艺术。因为有树根,树才能获得营养而茂盛。…因此,如果要使树不会枯死,树根必须随时获得营养。」


      东西两方的真理都是一样的。Berry氏在Fukuoka氏的名著《The One-Straw Revolution》(这本书(一九七八)与King氏的那本书(一九一一),及Howard爵士的《An Agricultural Testament》(一九四○),三本书被有机农业界推崇为经典之作。)所写的序言里,有下列几句话:


      「When we change the way we grow our food, we change our food, we change society, we change our values. 」


      「当我们改变食物生产方法的时候,我们也改变了食物,改变了社会,改变了我们的价值观念。」


      农业与文化不可分。Berry氏在他的许多著作中一再说明:今天美国农业的危机,也就是美国文化的危机。今天国内农业现代化正在面临抉择道路的时期,农学界人士的责任重大。


      我要借美国爱护环境人士的名言「Action locally, think globally」(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希望我们的农业经营,不仅要为一时着想,更要为千秋万世着想。谨以此微意贡献国内学农的朋友做参考。


      其次,这篇文章是断断续续写成的,有时更受到情绪无法冷静的影响,所以从传统科学的观点来看,这不能算是一篇科学性的文章。


      我又想到NOVA电视节目中有一段美国当代物理学家Weisskopf(最近退休的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物理系主任)说过的话,他说他自己不是一个标准的科学家,因为一般对科学家的要求是压制感情,需要冷静。


      但是他说︰「他们错了﹗」在他写的一本谈物理学与社会关系的书中,他认为人类文化的进展是靠两大支柱支撑:一是Knowledge(智能),一是Compassion(慈悲)。释迦牟尼佛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告诉了我们,人类最需要的是智能与慈悲。


      这些年来,从我同一些农民(多数是有机生产者)接触的经验,以及从他们的著作中,深深体会出他们的成就,除了经验、学识与努力之外,他们对土壤及生产物的爱心,无疑是最大原因之一。


      最近读到Jenny教授(学土壤的朋友都知道他的)退休后在一个讨论土地利用会上的讲稿,他称土壤为Mother Earth(大地母亲),从讲稿中看出他对土壤的尊敬与爱护。本世纪的伟人史怀哲(Schweitzer)说过:


      「Reverence for life sets up a relationship between our minds and the universe」


      「对生命的尊敬,是在建立我们心灵和宇宙的关系。」


      Bromfield氏追述他第一次接触到史氏的这一伟大思想,引发他的共呜,曾写出很多的感想,这里只引用他的几句话:


      「In this very great phrase, 」Reverence for life」, I too found what I had sought for so long. .... This principle is known to every good farmer. .... It is the only profession in which man deals constantly with all the law of the universe and life. .... Every good farmer practice, even though he may not understand clearly, the principle of reverence for life, and on this he is among the most fortunate of man., for he lives close enough to life. ....」


      「我发现我对史怀哲的『对生命的尊敬』哲理追求已久。… 每一个好农民都知道这一哲理。…农业是唯一使人们经常与所有的宇宙和生命定律打交道的职业。…


      每一个农民虽不一定完全了解史怀哲尊敬生命的哲理,但农民是所有人群中最幸运的,因为他们生存在非常接近生命的生活中。…」


      农业工作者,不但需要追求智识,还要对土壤及生物有爱心。希望国内的同行不要像我从前一样,只拿土壤及植物当做实验室的研究物品来看待。


      其三,希望国内的农学、医生、营养、生化、环境保护及政治、社会学者们,在了解宇宙整体观之后,大家一起来关心农业的整体发展,从食物营养及生态环境方面,争取人类的健康。


      最后,笔者此次度假返国,耳闻目睹,得知台湾对化肥与农药的施用,似比美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美国农业危机的问题,我们也有同样的危机问题。有健康的土壤,才能生产健康的食物。有了健康的食物,才有健康的国民。


      美国的「有机农业」,也还在草创阶段,并不普遍,待克服的困难还多。由于曲高和寡,国人如想一探究竟,有时往往不得其门而入。因此,笔者愿为此一开创未来的农业发展,提供代为连络的服务。

       
       
       

      X